欢迎来到贵阳会计培训!

咨询热线 0851-85288860

位置:贵阳会计培训 > 新闻资讯 > 教培资讯 > 教育要闻 >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教育动态第44期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教育动态第44期

来源:西部万象教育网

2023-01-04 10:37:56|已浏览:149次

思政工作

西南科技大学多举措抓好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

阿坝州抓好青少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双减工作

广安市打好校外培训日常监管“组合拳”

天全县综合施策持续巩固“双减”成效

【职业教育】

凉山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创新创业

成都医学院与新都区共建大学科技园 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优势 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

传统文化教育

眉山市传承东坡文化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攀枝化市仁和区弘扬“俚濮”非遗文化 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

【简讯】

【思政工作】

西南科技大学多举措抓好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1)瞄准指标,配齐“两支队伍”。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落实领导责任,分管校领导落实直接责任,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思政队伍建设。出台《西南科技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从“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等方面保障思政队伍建设。把配齐队伍作为硬指标,按公开招聘1批、校内转岗1批、委托送培1批的“三个1”工作思路开展队伍建设,近三年引进编制内专职思政课教师17人、专职辅导员45人,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人数分别达到116人、198人,均达到生师比配备要求。2双向融合,建强“两支队伍”。融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支队伍,从符合条件的师资中选拔兼职思政课教师69名和兼职辅导员72名,实现专兼职人员交流互动、互学互鉴。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打破两支队伍“单兵作战”困境,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转化。融合个体成长与团队引领两种途径,构建“个人参与、团队配合、精心打磨、整体提高”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成立校级“思政名师工作室”6个、“辅导员工作室”9个。3)关心关爱,保障“两支队伍”。“两支队伍”职称评定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近3年,共计15名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考取博士研究生,16人晋升高级技术职称。对“两支队伍”在奖励、津贴、绩效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将“两支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先进典型培育和宣传,2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西南科技大学)

阿坝州抓好青少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开展思政课程建设。开齐开足思政教育课程,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艺体课程,开展传统艺体项目进校园活动,开设藏羌锅庄、回族花灯舞、羌族肩铃舞、藏族踢踏舞等学习课程充分利用课外和校外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组建思政课兴趣小组、社团200多个,不断拓展思政教育渠道,提升思政教育质量。2)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藏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贯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创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学校161所,创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施活动试点学校3所。3)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充分挖掘和发挥阿坝州红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等育人功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创新计划”“阿坝州口述历史进校”“藏羌文化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抓好青少年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成果展示展演展览工作,增强各族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成功创建州级藏羌戏曲进校园创新与发展示范基地4个,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体进校园活动100多场次。(阿坝州教育局)

双减工作

广安市打好校外培训日常监管“组合拳”1)突出系统整治,确保机构规范运行。建立“局领导+业务科室”包县联校机制,实施“统一巡查结合个别巡查、周末常规巡查结合周内突击巡查”。建立“市级督导组、县(市、区)包联股室、属地中心校”三级巡查机制。建立“‘双减’专班整治+媒体警示”机制,邀请媒体参与暗访督查,曝光机构违规行为。充实执法力量,2022年,全市教育部门新增执法人员17人,执法人员达46人。聘请150余名“网格员”担任“双减”工作社会监督员,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开展“扫楼+扫街”行动。2)加强资金监管,防范化解培训风险。市县两级先后召开培训会10余次,指导培训机构完善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信息,与监管银行、教育主管部门签订资金监管协议。抽调教育、银行等部门人员成立服务团队,面对面指导进度缓慢的培训机构开通支付渠道、熟悉平台操作。将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安排专人每周通报上平台进度。目前,全市241家培训机构全部登录省平台,开通网上支付渠道、“彩虹钥匙”使用比例达到100%。3)积极发声引导,凝聚家校社育人共识。印发《告家长书》《明白纸》60余万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减少“起跑线”焦虑。利用家长会、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普及“彩虹钥匙”重要性和使用方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市县官媒公布监督举报方式,创新“随手拍”投诉举报平台。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设立监督电话和邮箱,广泛听取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建立问题线索台账,限期整改销账。(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

天全县综合施策持续巩固“双减”成效1)强化校内资源整合。完善作业管理,印发实施方案,建立作业审批、公示、教研制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推进作业减负行动。推进教育改革,成立13个县级名师工作室,抓住课堂教学核心,上好“常态课”,开展“示范课”,推出“精品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课堂“增效”。完善课后服务,推进和保障课后服务全覆盖,指导学校落实“一校一案”,落实“5+2”模式,全县21所中小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推进兴趣活动与特长培养100%全覆盖,最大化满足家长托管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2)强化家长学校建设。全县各学校积极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代表观摩教学活动、参加“小手拉大手”亲子阅读活动“线上+线下”“双规范”“双减”政策解读会,让家长走进校园、进入课堂,了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孩子终身成长的意义学校“五育并举”的具体做法开展线上家长培训讲座7个,提升家长育儿水平。3)强化社会力量聚集。加强督导反馈,建立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定期入校指导学校“双减”工作。开展专项督导,问题定期整改,不定期开展“回头看”。严查培训机构,组织市场监管、民政、人社、公安等部门联合督查和突击检查70余次,下发责令停止办学通知书2份。引导学科培训机构转型,实现基础教育学科培训零机构。(雅安市教育局)

职业教育

凉山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1着眼打造职业教育新体系。围绕“一核一谷三带”区域发展新需求以凉山科教园区为龙头,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科学配置并做优做强职业教育资源。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试点建设,推动课堂革命,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探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新模式。凉山科教园区一期项目西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完成“三通一平”,11月开工建设,2023年9月实现招生。凉山高级技工学校和凉山州综合(公共)实训基地完成前期论证。2)着力服务地方经济新发展。围绕建设特色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和东西部深度协作,加快职业院校专业优化调整,拓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广度与深度。凉山州各职业院校开设专业80余个,其中服务特色绿色低碳现代产业的专业达60个。立项州级以上科研项目643项,转化推广科技成果50项,授权专利465项。14所职业学校近77个工种纳入凉山州职业技能培训目录,面向乡村、社区等举办各类培训班44个,培训1.95万人次。3)着重推动办学质量新提升。出台《凉山州中职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凉山州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举办第三届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班主任能力比赛,牵头组建川西南、滇西北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专业联盟2个名师工作室5个,推动办学质量提升。(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

创新创业

成都医学院与新都区共建大学科技园 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1)集成创新资源。与新都区共建成都医学院大学科技园,重点聚焦老年健康领域,打造国家智慧医养大数据中心。依托学校科研人才、科技成果,汇聚信息、政策等创新要素,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为学校师生及校外创业者提供条件,孵化科技型创业群体和创客团队,打造新都区职工创新创业中心。与政、校、企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以生物医药、医美和大健康领域为主,促进学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2)孵化创业项目。以园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大学生创业孵化载体,免费为在校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聘任12名双创导师,为学生开展20余场双创系统培训。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对有培育价值的项目进行创业资金支持,对有投资价值的项目积极搭建平台引进投资企业,打造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壮大科技型创业群体。近年来,累计孵化企业76家、学生项目315个,带动创业就业人数900余人。3)转化科技成果。成立科技转移转化中心,与在孵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市场化的方式,将科技成果以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等方式进行转化、产业化。园内在孵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27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金额累计40余万元。与政府深化合作,累计为新都区孵化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健康咨询、环保技术、新材料、应急救援等领域企业近40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都医学院)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优势 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1拓展教育资源。学校与双流西航港经开区、四川天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共建创新创业基地,推动平台共享、资源互联、项目共创;与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团队共建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研究院,与“发那科机器人”“英特尔”等公司共建机器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服务“双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与成都市总工会共建成都工匠公共实训基地,打造全场景融合的产学训研综合实践创新平台。2)构建育人体系。搭建以创新创业基础课、专业课、双创活动为载体的“苗子选育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创新创业创造意识及能力,发掘具有突出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搭建以各二级学院专创融合项目孵化工作室为载体的“项目实践平台”,采用“导师领衔、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的公司制运行机制,侧重选拔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搭建以学校“工智时代”众创空间为载体的“创业孵化平台”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资源链接、创业服务。现有校级创新创业示范课7门,专创融合项目孵化工作室33个3)强化教育保障。通过组织SYB专场师资培训、创业实战导师训练营等“内培”方式打造双创导师团队,“外引”社会知名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优秀创业校友充实校外双创导师力量,已建成100人校内外双创导师库。近两年学校年均投入100万用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孵化及活动竞赛开展,同时设立专项奖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优秀指导教师及先进单位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及奖励,修订完善创新创业学分转化制度,建立创业学生相关荣誉奖励,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文化教育

眉山市传承东坡文化丰富学校发展内涵1)课堂教学强知识。挖掘教材中的东坡诗词文赋打造家训家风、三苏成长足迹等专题课程。编印《品味东坡》《国学经典诵读》《经典诵读中小学生篇目》等乡土教材17开发《我爱苏东坡》等校本教材200余册。开设东坡文化特色课,建设课间诵读、课后阅读阵地,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素养。2)文化活动提素质。常态化组织东坡经典诗词诵读、经典赏析、诗词文赋阅读大赛等活动,年参与诵读活动师生达20万余人次开辟出东坡诗词韵律操、东坡书法工作坊,打造《我爱苏东坡》等10余个本土文化元素艺术作品。联合三苏文化研究院,召集58优秀教师成立“传承东坡文化”讲师团,在全市中小学举办流动课堂200余场,参与师生10万余人次诗词诵读节目《竹诵东坡》获省艺术节一等奖中小学“诵东坡  爱眉山”活动被央视少儿频道报道。3实践体验促能力。借力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川大锦江学院东坡学院等科研资源,指导开展东坡文化传承实践,制定东坡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实施方案》,推荐市内东坡文化研学路线3条,组织广大师生到三苏祠等地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在探究学习中近距离感受东坡文化独特魅力,深植东坡文化之根,提升传承东坡文化的能力素养目前,已有40余万师生参与东坡文化研学活动。(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攀枝化市仁和区弘扬俚濮非遗文化 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1)实施校本课程,创新课间活动。开展“俚濮”非遗民俗文化特色教育活动,开设民歌、民舞、谈经古乐、彝绣等23项校本课程。创新课间活动形式,推出4种版本的羊皮鼓舞,代替了传统课间操,并带动了区域内多所学校开展课间操改革“谈经古乐”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让校园成为非遗文化传承体系中的重要阵地。2)多方挖掘资源,搭建展示平台。开展国家级子课题、市级课题《俚泼彝族“谈经古乐”的学习传承与地方文化建设互动式发展实践》研究,创办“俚濮彝绣工作坊”,让学生了解俚濮彝绣文化,学习彝绣技艺,将学习传承“俚濮”文化融入地方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中。今年,组织开展“俚濮”文化展演共22场,参加省、市级艺术展演活动16场。3)弘扬非遗文化,传播文化价值。搭建宣传平台,大力弘扬“俚濮”优秀非遗文化。将艺术教育、非物质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区域内4所学校组建“俚濮”非遗文化队伍,覆盖师生人数达3000余人次。承办“省川西南片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活动及研讨现场会”等推广交流活动,向20余个省、市级教育考察团宣传“俚濮”文化。(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

【简讯】

1215日,四川省2022年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主题展演在资阳举行。活动今年4月开展以来,全省共有5000余个行业基层单位、7000余所学校、1万余个家庭,累计200多万人次直接参与各项活动,创作作品57万余件。(语言文字教材处)

12月29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全省教育投入暨治理乱收费视频会,通报2021年全省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和教育乱收费整治情况,部署2023年全省教育投入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财务管理处)

12月30日,教育厅召开全省2023年寒假校外培训监管工作调度会,梳理总结2022年全省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分析研判校外培训监管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部署2023年特别是寒假期间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校外教育监管处)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公布第二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名单,我省推荐的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入选。(教师工作处)

  • 相关阅读